治疗类风湿性
关节炎找到靶点
http://www.fssos.com/ 2007年2月5日15:30 解放日报
1 ]( l$ H& f" j9 j/ Z O8 Q, d 解放日报讯(记者 徐瑞哲)与
风湿性
关节炎仅一字之差,类风湿性关节炎却是不治之症,在我国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五,并呈逐年上升之势。记者昨天从中科院
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共建的
健康科学研究所、市
免疫学研究所获悉,张雁云教授课题组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一项重要病理机制,可形成“类风关”治疗新策略。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刊物《免疫学》刊出,该杂志还专门在卷首撰文推介。
3 B: k! p( D: G6 {& d# T7 D- ?6 z$ s. r$ v 通俗说来,类风湿性关节炎是“自己人打自己人”,关节滑液中的“免疫卫士”淋巴T细胞“造反”,攻击自身健康细胞,故被称为“自身免疫病”,与红斑狼疮、牛皮癣等是同类。由于这一全身性
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,目前一般用
激素短期
缓解其
症状,无特效
疗法可治愈或根治,致使该病蔓延多关节,最终致残率较高,给
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。
任何细胞都需要营养,“造反”的病理性T细胞也不例外,必需氨基酸“色氨酸”就是其重要“粮草”。张雁云教授等首次发现,在关节滑液中,起免疫启动和调控作用的树突状细胞上,有一种IDO酶能够加速分解色氨酸,抑制“粮草紧张”的病理性T细胞增殖。不但如此,IDO酶分解色氨酸时的代谢产物,对这些T细胞来说是一种毒物,能促使其凋亡。
“断粮”加“施毒”,但T细胞“叛军”为何还难被镇压?科学家终于发现,“叛军”阵营会派出一路“抢粮”小分队。原来“造反”T细胞上有更多的TTS酶,能充分利用未被分解的色氨酸,为T细胞们继续“供粮”,同时通过“抢夺”色氨酸也减少了IDO酶代谢产生的那种毒物。进一步研究证实,负责“抢粮”的TTS酶之所以被不断增派,正是接受了患者关节滑液中两类炎症因子的“幕后指使”。
这场“粮草”争夺战中敌我双方的关键因子找到了,新的平衡性治疗策略就形成了。一方面是打散“抢粮小分队”,阻断它们与“幕后主使”炎症因子的联系,为此研究人员正在中草药等范围内积极筛选相关
药物。另一方面,可以加强“断粮+施毒”的“兵力”,通过体外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,发挥该细胞上IDO酶的色氨酸分解功能。张雁云表示,根据这些新机制和靶点,目前动物体内实验已展开。
专家点评
国际著名期刊《免疫学》评论意见:该研究首次揭示了IDO和TTS的表达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重要分子机制,也发现了关节滑液病理性T细胞大量增殖和持续存在的重要病理机制。这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靶点,恢复IDO/TTS的制约平衡可形成治疗策略。<!--++ plugin_code qcomic begin--> <!--++ plugin_code qcomic end-->